11月9日,2009(第三届)中国商标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此次中国商标节的主题是“实施商标战略、创建新型国家”,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加剧的态势,已经把商标提到战略性高度来重视,这将给企业商标注册、商标维权带来极大的便利。
中国商标节创办于2005年,作为中国两年一度的商标界和知识产权领域规模最大的商标盛会,尽管迄今为止只举办了三届,但中国商标却已穿越了1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商标出现在什么时候?这是一个谜。但目前知道的我国最早的商标图形——白兔,出现于北宋时期,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枚白兔商标中间有一只白兔图,寓“玉兔捣药”之意,两边刻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山东一家“济南刘家工夫针铺”的铜板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标法规,是1904年8月4日清光绪帝钦定颁布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11月23日,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在津沪两地正式受理商标挂号(即注册),这标志着中国商标在中国正式开始实施。那时的商标制度是在外国人的催促下产生的,为的是保护外国人在华经商的利益。走过百年,今天的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商标法》为基础的内容比较全面的现代商标法律保护体系。而百年间,中国的商标数量也大大增加了,1904年到1923年20年间,中国全部注册的商标仅3万多,而自1983年《商标法》实施20年来,全国的商标注册量由9万多件迅速增长到了166万多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历史的跨越。
然而中国商标走到今天,却也遭遇了不少尴尬。如赤裸裸的假冒商标侵权行为,老字号的没落、被抢注等。作为企业,单纯商标保护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残酷与剧烈,而要从单纯的商标保护向创品牌转变。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为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施商标战略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主题,是中国商标事业发展新里程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商标领域日益国际化、专业化的一个交流与展示平台,是中国商标影响力不断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在全球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以及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本届商标节的举办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将促进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和推动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以国家战略的高度不遗余力地实施商标战略。(全球华人中小企业协会编辑)
注:本文所引资料来自人民网等其它网络资源
|